当前位置: 首页> 足球新闻>水晶宫与里昂同进欧联杯是个问题

水晶宫与里昂同进欧联杯是个问题

作者:NBA直播吧 | 2025-06-26 18:04:48

白纸黑字写在那里。在场上和场外,足球的规则常常令人恼火地模糊不清,但欧足联旗下俱乐部赛事规章第5.01条却相当明确。

水晶宫与里昂同进欧联杯是个问题

它写道:“任何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均不得以任何身份参与超过一家参加欧足联俱乐部赛事俱乐部的管理、运营或竞技表现。”

进一步说明:“任何个人或法人实体,均不得控制或影响超过一家参与欧足联俱乐部赛事的俱乐部”——具体而言,就是“持有股东过半数的表决权”,或者“通过任何方式对俱乐部决策施加决定性影响”。

这正是水晶宫首次踏上欧洲赛场的梦想悬于一线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家英超俱乐部的最大股东约翰·特克斯托正试图将其所持43%的股份出售给纽约喷气机队联合老板伍迪·约翰逊——因为特克斯托旗下的老鹰足球控股投资集团,同时也是法甲俱乐部里昂的最大股东。而水晶宫和里昂都已获得下赛季欧联杯的参赛资格。

这对水晶宫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理应如此。请允许我再强调一次:为什么欧洲足球的最高管理机构欧足联,要允许两个由同一所有人或管理结构控制的俱乐部进入同一项赛事?当然应该有规定来防止这种利益冲突和对赛事完整性的威胁。

过去几周,水晶宫一直在低调地向欧足联陈情,指出尽管特克斯托确实是俱乐部的最大股东,但他只拥有25%的投票权。事实上,去年5月特克斯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他曾设想将水晶宫纳入其旗下包括里昂、比利时莫伦贝克、巴西博塔弗戈以及美国佛罗里达俱乐部在内的老鹰足球帝国版图,但这并不现实,因为俱乐部实际上是由主席史蒂夫·帕里什主导运营的。

现在,欧足联必须判断,特克斯托将股份出售给约翰逊是否意味着水晶宫已符合参赛要求。这笔交易还需得到英超联盟的批准,但在欧足联作出裁决前未必能最终完成。关于多俱乐部所有权的缓解措施注册截止日期是3月1日。水晶宫希望欧足联能认可特克斯托早在去年就启动了股份出售程序这一事实。

如果水晶宫被逐出欧联杯,他们也无法“降级”至第三级别的欧协联,因为整个局势已经错综复杂——丹麦俱乐部布隆德比已经获得了该赛事资格,而它的控股方全球足球控股则由水晶宫部分股东大卫·布利策领导。根据欧足联的规定,在涉及多俱乐部所有权的争议中,优先权属于各自国内联赛排名更高的球队。因此,布隆德比和里昂都将排在水晶宫之前。

如果欧足联最终做出不利于水晶宫的裁决,公众自然会为其感到惋惜。所有人都清楚,上个月赢得足总杯对他们球迷意味着什么——这是俱乐部历史上的首座重大奖杯。这场胜利也为整个足球界所欢迎,因为他们在决赛中击败的是曼城,这是近年来越发罕见的“以弱胜强”的典范之一——尤其在英格兰,冠军似乎早已成了少数几家财力雄厚俱乐部的专属战利品。

同样值得同情的还有爱尔兰联赛的德罗赫达联队。他们已被排除在下赛季欧协联之外,原因仅仅是存在一种极小的可能性(第二轮资格赛中1/15的概率),他们可能会与同属美国阿拉巴马州Trivela Group旗下的丹麦俱乐部锡尔克堡正面交锋。

上周一,在他们的上诉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驳回后,德罗赫达发表的声明令人动容:“我们是一支根植于社区的俱乐部……每天都在努力突破自身局限。这次时隔十二再次晋级欧洲赛场,本应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跃——不仅对财务,更对我们的球员、工作人员和整个社区带来情感上的巨大提振。”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只要两家参赛俱乐部处于同一所有者之下,就必然存在潜在或实际的利益冲突。自去年6月起,欧足联已出台相关法规来应对这种情况,而这正是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欧足联还算什么管理机构?

问题在于,欧足联对多俱乐部所有权的迟来整顿,远远不够彻底。

它根本无法阻止多俱乐部所有权本身,只是在涉及欧战赛事时,试图营造一种合规的表象——说白了,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仿佛多俱乐部网络带来的唯一问题,只是那些被同一主人掌控的球队之间可能对阵的风险(虽然这个风险正在迅速增长),而不是更为严重的——它们失去了自主权、失去了身份认同、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

欧足联最新发布的题为《欧洲俱乐部财务与投资格局》的报告指出,目前欧洲顶级联赛中已有105家俱乐部被纳入“多俱乐部结构”体系。其中包括英超15家、意甲11家、法甲10家、西甲9家、德甲6家。

其中一些俱乐部在多俱乐部所有权下取得了显著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包括莱比锡红牛、萨尔茨堡红牛和赫罗纳。但随着这一现象的迅速蔓延,这些成功的案例早已被数量庞大的传统俱乐部所淹没——它们的历史身份和雄心壮志被出售给了海外投资者(通常是美国资本),而这些投资人往往只把它们视为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而已。

有些投资者或许还能宣称具备一定的专业经验,但更多人根本谈不上任何运营能力。

近年来扩张最快的多俱乐部集团之一是777合作者,这家私募基金曾收购西班牙塞维利亚、意大利热那亚、比利时标准列日、法国巴黎红星、德国柏林赫塔、澳大利亚墨尔本胜利以及巴西瓦斯科·达伽马等俱乐部的大量股份。就在它达成收购埃弗顿的协议却未能筹集足够资金后不久,整个777合作者帝国便轰然倒塌,旗下所有俱乐部陷入混乱或更糟糕的境地。

正如本报在2023年所指出的那样,对多俱乐部所有权的担忧有太多理由,而欧足联主席亚历山大·切费林对此问题的态度暧昧不明,更加令人不安。

尽管体育公平性的问题同样重要——比如水晶宫可能在欧联杯中对阵特克斯托旗下的里昂——但这对足球未来的威胁远不及多俱乐部所有权所带来的存在性危机:当一家俱乐部沦为某个跨国网络的附属品时,它不仅失去了独立性,甚至可能连存在的意义也被剥夺。更进一步地说,这种模式也威胁到了整个联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欧足联迟迟才推出的所谓“整治措施”,仅针对上述单一问题。它只是要求俱乐部完成一些形式上的步骤,以确保至少在纸面上规避利益冲突的表象。

例如,为了获得上赛季欧冠参赛资格,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被要求将其持有的西班牙俱乐部赫罗纳的股份临时交由独立受托人管理,通过一种“盲信托”结构,在欧足联监督下实现“表面上”的合规。INEOS也曾采取类似做法,将他们在法国尼斯的股份置于盲信托之下,以免其主席吉姆·拉蒂克利夫爵士在曼联拥有28.9%股份并掌控体育事务的情况下出现直接冲突。

上赛季末尾,诺丁汉森林宣布其老板埃万格洛斯·马里纳基斯已稀释自己对俱乐部的控制权,将股份置入盲信托,并于4月向英国公司注册处提交文件,称他不再是NF足球投资有限公司的“重大控制人”,以确保若森林晋级欧战并可能对阵其希腊球队奥林匹亚科斯时,符合欧足联规定。

结果,奥林匹亚科斯最终夺冠,将参加下赛季欧冠,而森林则落入欧协联。于是6月12日,又有一份文件提交至公司注册处,重新确认马里纳基斯成为森林的重要控制人。

至于这份“盲信托”是否真正改变了俱乐部的实际运作方式,我们只能听信森林的说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1日森林与莱斯特城战平后,马里纳基斯亲自冲入场内与主帅努诺·埃斯皮里托·桑托交涉,俱乐部随后发布声明盛赞“我们的老板”,赞扬他“不仅是言辞上,更是行动和出席上的领导力”。

请允许我稍作延伸。重点在于,即便他的股份被置于盲信托之中,马里纳基斯似乎仍比一般的海外英超老板更为亲力亲为——至少比特克斯托之于水晶宫要活跃得多。但因为这本质上只是个文书问题,一个“勾选框”任务就此完成。

为什么或如何,水晶宫和德罗赫达没能在今年3月1日前完成这些“跳圈动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水晶宫当然可以辩称,多俱乐部所有权距离他们的战略议程太过遥远,以至于他们压根没想到这一点——或许也没想到能获得欧战资格。但当他们不止一位、而是两位主要投资者都持有其他俱乐部的控股权时,这种疏忽显然是严重的。

至于德罗赫达,他们在去年11月赢得爱尔兰足总杯时,理应有充足时间做好合规准备。

上周那份情感充沛的俱乐部声明中提到:“数月的沟通、建设性的对话、无数小时的法律准备,以及多个基于过往已被接受框架提出的方案”,但最终他们承认“还是失败了”。无论多么失望,俱乐部——也是代表其所有者发言——表示:“我们承担责任,我们深感抱歉。”

这确实是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

当你想到多俱乐部所有权所带来的种种滥用、漏洞和可疑操作时,没人会认为德罗赫达(或水晶宫)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德罗赫达遭遇的,是一种监管机制的失效——这是欧洲足坛巨头们几乎不可能犯下的错误。即便他们真的犯了,也会凭借其权力、财力和法律资源,找到绕过障碍的办法。

但无论是盲信托还是表面重组,都无法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

欧足联如今所处理的,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它针对的是少数俱乐部在监管细节上的漏洞。然而就在这一刻,多俱乐部所有权这头庞然巨兽正悄然伸展触角,在欧洲足球的肌理之下酝酿着更深远的破坏。

随着这种多俱乐部所有权网络不断扩张、深入,我们正一步步逼近这样一个未来图景:全球各大洲顶级联赛中的豪门球队将被少数几个资本集团掌控。无论这些集团是来自能量饮料巨头、风险投资基金,还是主权财富基金;也无论这些俱乐部是否曾短暂地被放进“盲信托”以应付监管审查——这样的未来对于一项自19世纪以来依靠一个简单却极具吸引力的原则而兴盛的运动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即每一家俱乐部都应纯粹地代表其所在社区而存在。

足球管理机构从未真正展现出解决多俱乐部所有权问题的决心,而如今这场“整治”仍围绕文书工作展开,似乎也毫不意外地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两个由同一人或实体哪怕只是部分控制的俱乐部,是否应当被允许参加同一项赛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在处理多俱乐部所有权这一根本性问题时,仅仅将德罗赫达或水晶宫这类俱乐部排除在外,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最多只能提醒人们:要让文件看起来“合规”,是多么重要。

热点赛事
热门资讯